合成革网

返回首页

晋江PU革产业链拼接完成 成为中国第二

发布时间:2015-11-04

对于“中国鞋都”晋江来说,制鞋业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了这个海滨小城的“名片”———晋江鞋年产量7亿多双,产值超150亿元,60%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旅游、运动鞋总产量占全国40%,世界20%。而且随着制鞋业的腾飞与发展,大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如今,一个世人不太注目的PU革产业链悄然在 以晋江为首的石狮、泉州“金三角”锻接完成。其中以晋江、石狮为主体的PU革生产,因其质优、量大、品种多的产业特点,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皮革之都”温 州的中国第二大生产基地。
70%PU革依赖温州
据业内人士介绍,PU革用途广泛,环保可降解,开发潜力大,大有取代真皮革之势,普通的PU革,除了撕裂强度、剥离强度上略逊于真皮外,在吸湿排汗、手 感、柔软度等指标上,达到或超过了真皮革;而超细纤维PU革的各项物理性能上远超真皮。有关专家预测,PU革将成为闽南地区继服装、鞋业之后又一个能大力 发展而大面积收获的潜力行业。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个颇具潜力的行业几年来一直被温州人牢牢控制。据晋江安海一家制革厂老板介绍,温州皮革在闽南独霸市场多年,他们依靠台湾 的技术力量,使得温州皮革在大陆市场横冲直撞。据了解,以往“中国鞋都”晋江70%的鞋革是从温州PU生产线上出来的。石狮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蔡宗程也 向记者证实,石狮人引以为自豪的休闲服装,如风衣、夹克用的PU革亦多来源于温州。
晋江托起PU革产业的太阳
不过近几年来随着晋江、石狮PU革生产线的成倍增长,产量的剧增,晋江的鞋、石狮的服装用的PU革依赖于温州的产品很快将成为历史,本地PU革大有取代于外地来源的市场趋势。
据了解,晋江PU革生产技术直接来源于台湾,生产设备间接来源于台湾。曾几何时,台湾的PU革风靡全世界,在1986年间竟占了世界总产量的80%,生 产厂家300多家。而台湾PU革产业向晋江转移的时间稍晚于温州,一直以来专心致志做服装和鞋终端产品的晋江人,直至去年底才醒悟过来,开始了勇猛追击。 目前晋江PU革生产线多集中在龙湖、金井一带,规模大、起点高、发展快,其产能已开始超出起步早的石狮。据统计,迄今晋江、石狮两地PU革生产线已达55 条之多,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其中干法生产线有35条,湿法生产线有20条;年产能高达2.75亿码,总投资超过20亿元,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皮革生产基 地之一。大帝、亿祥、协丰协盛、大元、华源纤维等企业托升起了PU革产业的太阳。
政企合力壮大PU市场
尽管PU革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担心,晋江、石狮的PU革生产企业在本地消费市场竞争中并无优势。据悉,这是因为晋江、石狮PU革企业由于研发投入高,虽然品种多而质量优,但在生产成本上,而以量取胜的温州产品在市场占据了先入为主的优势。
而且,PU革制造业是资金、人才、技术密集型行业,科技的进步使产品的市场周期缩短,PU革产品线能否在市场上层出不穷、不断地推陈出新,取决于此。然 而目前,晋江、石狮两地的PU产业中、上游科技含量高,而下游产品线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不能很好的进行款式的开发和对流行趋势的把 握。
此外,PU产业的下游产品线目前已形成浙江、广东、福建三足鼎立的市场局面,但以闽南为主体的福建,还远逊于浙江、广东,仅以生产PU革服鞋终端产品为主,在PU产品大家族中显得十分单薄。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PU生产企业对市场风向的嗅觉要十分灵敏,应具有“见风使舵”的灵活性。而PU行业的发展过程,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支持 才能长足地发展;在技术层面上,有必要建立一个PU革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政府在政策上要予以引导与支持;PU革制造企业间也必须建立行业自律,避免行业在 起步之初就陷入惨烈的血拼之中;同时在PU行业发展之初就应制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close window] [Print] View: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