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革网

返回首页

温州制鞋企业抱团闯出一片新天地

发布时间:2015-12-15

 从只身一人闯荡俄罗斯,到遭遇“灰色清关”,再到如今组建商会,45家企业抱团投资俄罗斯,谈起这一路艰辛,来自瑞安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吉信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建林的心情,依然会有“风云过境心有余悸”的感觉。“好在现在都很顺了,每个月去一趟俄罗斯,呆个三五天就好了。”他说。

  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的黑土地上扎根下来后,2010年12月,蔡建林和一起在当地投资的“温州鞋佬”们成立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温州商会,并被推选为会长。这批温商企业正在探索的,是一条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境外投资新模式:抱团“走出去”。今年,商会还成立了俄罗斯“一带一路”商务法律服务中心,专门为当地的中国企业提供各类涉外投资的法律服务。

  嗅到商机:

  关税差带来利润空间

  1997年,30多岁的蔡建林就开始从事中俄贸易往来,将温州鞋卖到俄罗斯去。2000年2月,在一起物流损失理赔事件处理过程中,俄方的物流公司老板希尔盖伊盖力邀请他参观海参崴。在几天的交谈和了解中,凭借温州人特有的睿智和精明,蔡建林嗅到了这块广阔黑土地上的商机——与其出口成品鞋,还不如出口半成品,到俄罗斯加工后再卖。

  当时的俄罗斯轻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温州鞋出口到当地很受欢迎,供不应求。在国内只能卖二十几元的鞋子,到了俄罗斯批发价折合人民币近80元,零售价还能卖到200多元。不仅于此,蔡建林还发现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把“made in china”改为“made in Russia”,就是一块极大的市场蛋糕。“简单说,在国内做好成品运到俄罗斯卖,是论件数收关税。而同样数量产品的半成品运到俄罗斯,则是论重量收关税,粗略算下来一双鞋的成本就相差2美元。”他说。

  回国后,蔡建林马上购入2台PU注塑鞋流水线设备,运往中俄边境的黑龙江东宁口岸。从协助俄方建立制鞋设备和半成品的海关代码,到办理制鞋工人的劳务签证,经过3个月的磨合,投资俄罗斯的第一步就这样在艰难的摸索中迈出了。

  2001年8月,蔡建林和其他3位温商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投资2000多万元,租用了2万平方米的厂房,从国内招了300多名工人,正式踏上异国他乡办厂的闯荡之路。

  抱团扎寨:

  聚集成批温商企业

  2005年10月,蔡建林将企业迁入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在俄罗斯扎根下来。

  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位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市,由黑龙江省吉信工贸集团和温州的康奈集团、华润公司共同组建的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整个园区占地面积22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分生产加工区、商务区、物流仓储区和生活服务区。

  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成立,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同在瑞安从事鞋业生产的兴特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上尧,也加入了投资俄罗斯的队伍。2007年,兴特鞋业有限公司在俄罗斯投资了460多万美元,租用了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建立了2条注塑鞋生产线。

  在随后的几年里,瑞安当地就有40多家制鞋、针织等行业的企业陆续到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建立生产基地,总投资规模达20多亿元,共同开拓俄罗斯市场。蔡建林说:“目前,整个园区里的企业发展都比较顺利。45家企业的年产值达10多亿元。而这些企业每年都会从瑞安等国内市场采购大量的鞋材鞋料。”

  “相比于在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境外投资行为,瑞安企业在俄罗斯投资最为明显的特点是抱团。”瑞安市商务局对外经济合作科科长夏敏如是说。

  抱团可以让单家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多家企业共同承担了。徐上尧举了一个例子:前期许多温商的制鞋机器一旦坏了就很难修,因为附近找不到配件,要停工好多天。后来抱团的鞋厂多了,大家都购买统一的机器,谁家机器坏了配件可以互相拆借。采购量大,制鞋机器的厂家派了售后专员对接服务,让售后维修不再成为问题。

  组建商会:

  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对闯荡俄罗斯市场的温州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市场。首先,这是一个“饥饿”的市场,轻工业的空白让它嗷嗷待哺,只要进得去就不怕卖不掉;然而,这也是一个阴晴不定的市场,“灰色清关”、大市场关闭、封仓……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场场风暴鲜有停歇。

  为了应对异国这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和政治风险,2010年12月,在海参崴成立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温州商会,给抱团的温商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对于在俄罗斯投资的温州企业来说,商会的功能首先是一个信息库,商会在莫斯科的工业大楼设办公室,而旁边就是俄罗斯的工商联合会。“在那里会有各类俄罗斯投资信息,我们商会主动去收集,然后发给会员企业。”被大家推选为会长的蔡建林说,商会还与中国驻俄使领馆建立联系。每天领事馆会发送俄罗斯每日经济动态的信息给商会,信息涵盖政策、市场、海关等方面,给在俄罗斯闯荡的企业规避了许多潜在的风险。

  商会的成立,还为在当地投资的温商争来了一个绿色通道,让他们不再是在未知的环境中“摸爬滚打”“如今有了商会出面解决企业大大小小的各类事务,除了大项目需要大家抱团,各家企业可以安心去发展自己的小项目。”蔡建林说,就像每年要办一次的用工指标,过去各家企业要自己跑到莫斯科去办理,费时费钱不说,还很难办成。如今,由商会出面,连同企业报表、商标注册、税收缴纳等事务,统统可以代办了。

  来自运输、生产、工人工资等方面的压力,对于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来说,是难以独自应对的。组建商会,在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同时,也为会员企业争取了更多的市场话语权,纾缓了企业的运营压力。对此,徐上尧深有体会地说:“我们的制鞋材料都是从国内运过来的,运费成本很高。自从有了商会,每年都是由商会组织企业抱团去谈判运费价格。就我一家企业一年就能省下上百万元的运费。”

  有了闯荡俄罗斯的投资经历,58岁的徐上尧告诉记者,今年他还准备将另外一家生产乳胶产品的企业拉到泰国去投资,因为乳胶产品的原材料和主打市场都在东南亚。

  抱团出海

  释放集群效应

  中小企业如何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在参与“一带一路”中,分享海外市场的一杯羹?45家温籍企业抱团出击的创新模式,或许可以给意欲出海的众多中小企业以借鉴和启示。

  “一带一路”带来了很大的国际产能合作空间。但是,国际市场机会虽多,风险却无处不在。鉴于资金实力、谈判能力、议价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局限性,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势单力薄,常常处于被动的局面,很难像大企业那样,在国际市场中取得话语权。要想做强做大,中小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明显不够。因此,在市场拓展中,采取抱团的方式集体作战,信息互通有无,可以规避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的“免疫力”。同时,通过抱团,可以发挥行业集群效应,“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降低单体运营成本,实现多方共赢。

  在当前的国际市场机遇面前,企业抱团出击,这种思路不失为一个可资借鉴的路径选择。而抱团闯市场,所带来的叠加效应,也将绝不仅仅是1+1等于2这么简单。

  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实景图和厂区车间一角。

  从只身一人闯荡俄罗斯,到遭遇“灰色清关”,再到如今组建商会,45家企业抱团投资俄罗斯,谈起这一路艰辛,来自瑞安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吉信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建林的心情,依然会有“风云过境心有余悸”的感觉。“好在现在都很顺了,每个月去一趟俄罗斯,呆个三五天就好了。”他说。

  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的黑土地上扎根下来后,2010年12月,蔡建林和一起在当地投资的“温州鞋佬”们成立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温州商会,并被推选为会长。这批温商企业正在探索的,是一条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境外投资新模式:抱团“走出去”。今年,商会还成立了俄罗斯“一带一路”商务法律服务中心,专门为当地的中国企业提供各类涉外投资的法律服务。

  嗅到商机:

  关税差带来利润空间

  1997年,30多岁的蔡建林就开始从事中俄贸易往来,将温州鞋卖到俄罗斯去。2000年2月,在一起物流损失理赔事件处理过程中,俄方的物流公司老板希尔盖伊盖力邀请他参观海参崴。在几天的交谈和了解中,凭借温州人特有的睿智和精明,蔡建林嗅到了这块广阔黑土地上的商机——与其出口成品鞋,还不如出口半成品,到俄罗斯加工后再卖。

  当时的俄罗斯轻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温州鞋出口到当地很受欢迎,供不应求。在国内只能卖二十几元的鞋子,到了俄罗斯批发价折合人民币近80元,零售价还能卖到200多元。不仅于此,蔡建林还发现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把“made in china”改为“made in Russia”,就是一块极大的市场蛋糕。“简单说,在国内做好成品运到俄罗斯卖,是论件数收关税。而同样数量产品的半成品运到俄罗斯,则是论重量收关税,粗略算下来一双鞋的成本就相差2美元。”他说。

  回国后,蔡建林马上购入2台PU注塑鞋流水线设备,运往中俄边境的黑龙江东宁口岸。从协助俄方建立制鞋设备和半成品的海关代码,到办理制鞋工人的劳务签证,经过3个月的磨合,投资俄罗斯的第一步就这样在艰难的摸索中迈出了。

  2001年8月,蔡建林和其他3位温商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投资2000多万元,租用了2万平方米的厂房,从国内招了300多名工人,正式踏上异国他乡办厂的闯荡之路。

  抱团扎寨:

  聚集成批温商企业

  2005年10月,蔡建林将企业迁入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在俄罗斯扎根下来。

  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位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市,由黑龙江省吉信工贸集团和温州的康奈集团、华润公司共同组建的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整个园区占地面积22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分生产加工区、商务区、物流仓储区和生活服务区。

  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成立,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同在瑞安从事鞋业生产的兴特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上尧,也加入了投资俄罗斯的队伍。2007年,兴特鞋业有限公司在俄罗斯投资了460多万美元,租用了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建立了2条注塑鞋生产线。

  在随后的几年里,瑞安当地就有40多家制鞋、针织等行业的企业陆续到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建立生产基地,总投资规模达20多亿元,共同开拓俄罗斯市场。蔡建林说:“目前,整个园区里的企业发展都比较顺利。45家企业的年产值达10多亿元。而这些企业每年都会从瑞安等国内市场采购大量的鞋材鞋料。”

  “相比于在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境外投资行为,瑞安企业在俄罗斯投资最为明显的特点是抱团。”瑞安市商务局对外经济合作科科长夏敏如是说。

  抱团可以让单家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多家企业共同承担了。徐上尧举了一个例子:前期许多温商的制鞋机器一旦坏了就很难修,因为附近找不到配件,要停工好多天。后来抱团的鞋厂多了,大家都购买统一的机器,谁家机器坏了配件可以互相拆借。采购量大,制鞋机器的厂家派了售后专员对接服务,让售后维修不再成为问题。

  组建商会:

  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对闯荡俄罗斯市场的温州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市场。首先,这是一个“饥饿”的市场,轻工业的空白让它嗷嗷待哺,只要进得去就不怕卖不掉;然而,这也是一个阴晴不定的市场,“灰色清关”、大市场关闭、封仓……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场场风暴鲜有停歇。

  为了应对异国这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和政治风险,2010年12月,在海参崴成立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温州商会,给抱团的温商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对于在俄罗斯投资的温州企业来说,商会的功能首先是一个信息库,商会在莫斯科的工业大楼设办公室,而旁边就是俄罗斯的工商联合会。“在那里会有各类俄罗斯投资信息,我们商会主动去收集,然后发给会员企业。”被大家推选为会长的蔡建林说,商会还与中国驻俄使领馆建立联系。每天领事馆会发送俄罗斯每日经济动态的信息给商会,信息涵盖政策、市场、海关等方面,给在俄罗斯闯荡的企业规避了许多潜在的风险。

  商会的成立,还为在当地投资的温商争来了一个绿色通道,让他们不再是在未知的环境中“摸爬滚打”“如今有了商会出面解决企业大大小小的各类事务,除了大项目需要大家抱团,各家企业可以安心去发展自己的小项目。”蔡建林说,就像每年要办一次的用工指标,过去各家企业要自己跑到莫斯科去办理,费时费钱不说,还很难办成。如今,由商会出面,连同企业报表、商标注册、税收缴纳等事务,统统可以代办了。

  来自运输、生产、工人工资等方面的压力,对于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来说,是难以独自应对的。组建商会,在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同时,也为会员企业争取了更多的市场话语权,纾缓了企业的运营压力。对此,徐上尧深有体会地说:“我们的制鞋材料都是从国内运过来的,运费成本很高。自从有了商会,每年都是由商会组织企业抱团去谈判运费价格。就我一家企业一年就能省下上百万元的运费。”

  有了闯荡俄罗斯的投资经历,58岁的徐上尧告诉记者,今年他还准备将另外一家生产乳胶产品的企业拉到泰国去投资,因为乳胶产品的原材料和主打市场都在东南亚。

  抱团出海

  释放集群效应

  中小企业如何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在参与“一带一路”中,分享海外市场的一杯羹?45家温籍企业抱团出击的创新模式,或许可以给意欲出海的众多中小企业以借鉴和启示。

  “一带一路”带来了很大的国际产能合作空间。但是,国际市场机会虽多,风险却无处不在。鉴于资金实力、谈判能力、议价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局限性,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势单力薄,常常处于被动的局面,很难像大企业那样,在国际市场中取得话语权。要想做强做大,中小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明显不够。因此,在市场拓展中,采取抱团的方式集体作战,信息互通有无,可以规避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的“免疫力”。同时,通过抱团,可以发挥行业集群效应,“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降低单体运营成本,实现多方共赢。

  在当前的国际市场机遇面前,企业抱团出击,这种思路不失为一个可资借鉴的路径选择。而抱团闯市场,所带来的叠加效应,也将绝不仅仅是1+1等于2这么简单。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浏览量: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