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革网

返回首页

香港成贸易战重灾区!2000家工厂80%订单来自美国,香港鞋企或在下一个春季来临前全面萎缩

发布时间:2018-08-21

国订单占香港鞋业整体订单的80%左右,美国拟进一步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税率由之前建议的10%大幅加码至25%,香港鞋业将面临严重打击,预计明年春季或爆发港资鞋厂,7成鞋商或将缩减规模以求渡过难关。




香港鞋业总会主席梁日昌慨叹,中美贸易战,夹在中间的厂商就输了!梁日昌估计,估计春节前后香港鞋业出口会下跌,担心美国买家会减少订单、甚至没有订单,损害香港鞋业员工生计。现阶段他已听闻不少行家研究将厂房迁离。而梁并不鼓励搬厂,认为过程复杂,除非厂商本身在非洲有厂,这样过去就容易。否则贸然这样去,不但花成本,还可能会遇到无单、无员工的危险。



香港鞋业商会会长张炜杰亦指,美国拟加征税率,港商接单就是冒大风险,但无奈接了单就没办法,一定要做。8月至10月是生产高峰期,11月是出货高峰期,预计圣诞出货后,相信第4季出口会下跌。张炜杰也称,美方增加关税将加速内地港资鞋厂倒闭。内地全盛时期有5,000家港商鞋厂,现只剩2,000家,相信贸易战之下,鞋厂数量会再下跌,虽未至于一窝蜂搬迁,但情况对厂家已造成心理及营运压力。



香港鞋厂如何自救



1


港府补贴


对于港商如何自救,梁日昌指缩减规模及增加内销是现时应对方法,并会因应买家要求,明年减价以补贴买家的关税损失。


由于客人可以选择其他地区生产,故港商即使盈利减少,能保留买家更加重要,同时要争取时间让鞋厂转型。至于政hu的资金援助只是第一步,希望之后能从技术层面支援,并盼中国商务部增加出口退税


2


缩减生产线


张亦认同厂商自救方法是缩减生产线,而港府暂时只能提供资金支援,如工贸署的中小企市场推广基金,助拓展新市场,但帮助有限,盼长远能助企业升级转型及自动化,增加竞争力。其实近1、2年美国订单已减少,美国商家亦有拖数,中美贸易战后情况加剧,厂商压力更大。他自己主要做欧洲及亚洲线,美国订单亦减少了两成,更听闻有行家订单减少了4成。他表示港商已争取加快转型,及积极开拓新市场,转攻低关税地区贸易,减少依赖美国,盼将美国订单占比由目前的7、8成降至一半。


据内地官方数字显示,广东省现时有5,000家鞋厂,集中在东莞、惠州、广州、鹤山和中山这几个城市,当中约2,000家属港资鞋厂


3


转移生产线


香港贸易发展局统计显示,大部分香港鞋履生产商近年把生产设施迁往内地,仅保留少量人手在港应付小宗急单。截至去年12月,香港造鞋业从业员按年减少一半。部分生产商把厂房迁出港后,被归类为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去年底,香港从事鞋履进出口业务企业有1,110家,按年减少15.2%,聘用5,440名员工,按年亦减少17.2%。


另有一部分香港鞋厂随着中国推出“一带一路”政.策开拓商机。


有非洲鞋王之称、香港鞋业(1970)总会主席梁日昌(Frank)早于八年前,从东莞远走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埃塞俄比亚,觑准当地丰富的皮革原料、劳动人口充裕等优势,开辟生产线,使他一举成名,成为“一带一路”的先锋港商。最近,中国面向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力度加大,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了新一届任期的外交之旅,加强与非洲国家团结合作。记者特别走访了梁日昌,他对记者说,凭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再配合“一带一路”的支持,让港商“走出去”后海阔天空,机会无可限量。



▲梁日昌巡视埃塞俄比亚厂房


投资非洲有危就有机


作为新翼鞋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东莞朗福皮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同时也是非洲鞋厂厂长,梁日昌有“非洲鞋王”之称。梁先生在香港本地零售市场开设鞋店Shu Talk,致力多元化发展鞋业。他除了在非洲大力发展鞋业外,还增加了当地人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的经济民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企业形象。


记者问“一带一路”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贯穿欧亚大陆,与各国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也是一个中国与其他国家加强区域合作的多边平台。那么,第一位港商在埃塞俄比亚经商的情况是如何的呢?


他说,早于“一带一路”国策未推出的前夕,便走访第三世界国家,当第一批开荒牛。当时由于内地《劳动合同法》实施,让他开始关注港商的忧虑,亦驱使他考虑各地拥有的优势,萌生另辟蹊径的念头。机缘巧合之下,梁得悉意大利皮革商多从埃塞俄比亚进口皮革原材料,遂前往当地考察,意外发现当地的营商条件理想。


梁日昌续指,埃塞俄比亚的电价便宜、人工低廉,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优质皮料等因素,对鞋商而言都具备了绝佳的基础。他解释,虽然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确实较为落后,但低廉的生产成本及广阔的土地发展空间,却能为企业带来莫大裨益。


他笑对记者说,当初,他看到内地经济逐渐转型的时候,便怀着主动改变的心态去开拓新的领域,他便决定到非洲建厂,“当时并非胸有成竹,到埃塞俄比亚设厂后,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当地政.府的效率、工人的态度及文化差异,以及物流和医疗水平相当落后,曾令他一度感到十分挫折。但是,他抱着凡事一定有办法解决,明天又是新开始的信念,将困难一一克服。


他认为只要肯尝试,永不放弃,踏出步伐去解决问题,前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好。面对逆境他没有气馁 和被困难打败,而是凭着独到的眼光和坚毅的意志去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建立他的事业。


在非洲营商如何看待文化差异?他说:“文化差异一定存在于不同地区,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适应当地文化。” 梁先生以其同事为例,说明如何适应非洲与中国,乃至香港的文化差异。在语言差异方面,梁先生的同事到了非洲,会学习当地的语言,以便与当地人沟通,同时也能自我增值。不少到“一带一路”经商或留学的人,多多少少也会担心文化差异造成的不便。的确,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能保持包容以及尊重的心,就能打破文化差异的隔阂,与各地方的人融洽相处。因此,文化差异并非是到外国留学或工作的最大阻碍。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很和善,比对欧洲人好,非洲人会对中国人微笑。他说,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更为友善,是因为中国人曾经无条件地援助非洲兴建铁路,所以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比较好,这也是前人留下的善果,让中国人更容易与非洲人相处。相反,非洲人不太信任欧洲人,因为欧洲人过去曾剥削了他们的利益。这也提醒了我们,当我们去到不同国家时,要注意自己对别人的态度,若果是到当地经商,则要抱持着贡献当地的心态,而非只注重自己利益得着。


勇闯非洲必需具备“APP”


梁日昌总结“一带一路”的经商之道说,首先是要清楚自己经营行业的特性,然后是对前往的国家有所认识,找到绝对优势才能减低风险。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有不同优势,因此在选择到哪里投资设厂时,最重要是认清自己的目标,选对适合的地方发展。以梁先生为例,他主要是从事鞋业生产,而在非洲设厂的成本低,当地的经营条件符合他的行业需求,所以在非洲进行生产,然后在深圳或香港有庞大消售市场,因应地区的特性,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发展企业。


他强调,由于“一带一路”当中有不少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能以较低的成本吸引商家,但最主要的是要注意“收获与贡献”的原则,经商的长久之策是符合当地社会需要,作出贡献,继而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有促进作用,这样才能长久地在“一带一路”国家经商。当我们经商对当地有所贡献时,也会让当地人对我们的态度更为友善,因此,不能抱着只占便宜、榨取资源的心态前往“一带一路”国家,而是要秉承互惠互利的原则,帮助当地发展。


他又说,把握机会到埃塞俄比亚设厂就像在挖掘一个鱼塘,但这个鱼塘到底能不能养鱼?还是最后变成自掘坟墓?就像挖隧道一样,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挖到什么。梁先生向记者分享了他很喜爱的一幅漫画,他说未来充满了未知,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挖到资源还是死亡的陷阱。


梁先生认为,要懂得把握每个机会,好好装备和提升自己,同时必需具备三个特质(APP):第一、野心(Ambition)你不会只停留在目前的状况,思想要走前 一步,有危自有机,以个人判断来衡量风险;第二、耐性(Patience)是以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第三、热忱((Passion)是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忘初衷,坚持做好自己本份。


他更给年轻人寄语,“成功、失败、疑惑是必然的事,失败不代表什么都差,因为成功的个案一向都少。” 梁先生认为每个人都会有经历迷茫这个阶段,会看不清前景,也不知道如何走下去。但只要没丧失勇气,没裹足不前,继续努力,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和方向。只有努力向前,就会有路可行,就会迈向成功。当然,成功没有捷径,途中也会遇到很多失败和挫折,但到最后,这些一切都会成为你成功的坚实基石。“路,无论如何走,都有所得着。”



▲梁日昌指,埃塞俄比亚的电价便宜、人工低廉,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优质皮料等因素,对鞋商而言都具备了绝佳的基础。


大湾区规划再配合“一带一路”支持商机无限


梁日昌指出,凭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再配合“一带一路”的支持,埃塞俄比亚的厂房已由最初的三百人,增至今日逾二千人,每月生产逾五万对鞋。


他继续说,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至今已经获得众多国际支持和响应,而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的其中一个支撑区、主要枢纽,其发展大方向也已写入十九大报告,是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方向。他认为,大湾区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交流平台,也是协调创新利益的共同体,未来将支持技术交流,提供更多市场空间,相信大湾区各地政.府会引导企业加强合作,继续推动创新整合合作。


他说,“一带一路”及大湾区两个策略都对香港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是香港未来增长的动力,料可推动金融、投资、航运、物流、服务业等各方面产业发展。他强调,香港未来要继续发挥所长,助力外国企业引进来,内地企业走出去,香港也要好好把握超级联系人这个机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他指出,香港背靠祖国,又有自己的经济、法律制度,跟国际标准接轨的营商环境的两制优势,且香港一直拥有帮助内地开放的经验,从改革开放开始就帮助内地发展,以及“走出去”,相信未来可以继续发挥此一专长。港府未来也会继续加强与大湾区内城市的互联互通,以及帮助港商往外经商,令香港专长有更大发展空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梁日昌表示,成功没有必胜的方程式,只有从错误中汲取的真体验,又认为“走出去”的第一步总是艰难,但“走出去”后海阔天空,机会无可限量。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浏览量:2,127